考場議論文要使論點得到充分的論證,必須選用具有真實性、針對性、典型性和新穎的論據(jù)。從陳跡中挖新意,在歷史里尋哲思,據(jù)既往推未來,懷前人而勵來者,只有張揚著個性和靈性的論據(jù),才能真正體現(xiàn)出你的文思和智慧,才能從平庸尋常中脫穎而出。那么,應該怎樣去合理巧妙地運用論據(jù)呢?
一、直接使用論據(jù)
直接陳述事實論據(jù),要言簡意賅,針對文題、話題,有意識地敘述最有價值的事實。用據(jù)后,勿忘對中心論點的回扣。要知道,議論文最忌“論點+事例”的一般化毛病,寫作時,同學們一定要重視對事例的分析,分析事例與論點內(nèi)在的、必然的聯(lián)系。分析“個別”事例時,其旨在揭“一般”的規(guī)律,是為了從事例升華到理論的高度。千萬不能簡單地將論點隨便套到一個粗糙甚至是錯誤的論據(jù)上去之后,就以為是完事大吉了。好的論點和一系列好的論據(jù),如果缺乏必要的理性的獨特的觀點聯(lián)結(jié),那也只能注定是一樁“不幸的婚姻”了。請看考場佳作《生命之讓》中的精彩用據(jù):
很多人都看過《泰坦尼克號》這部大片,多數(shù)人都為里面那一段動人凄美的愛情故事所感動。我不知道那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是真是假,但真正的泰坦尼克號沉沒時,卻真真切切地發(fā)生了一件鮮為人知的感人之事。
豪華巨輪泰坦尼克號在它的處女航中撞上了一座冰山,它即將沉沒,救生艇根本不夠。在最后的幾分鐘里,最后一艘救生艇也即將開走,這時響起一聲撕心裂肺的哭聲:“我是他們的媽媽呀!”原來史密斯夫人的兩個孩子都上了救生艇,而她卻不能再上了,面對即將生死離別的骨肉,她痛不欲生。這時,從救生艇上走下了一位女士,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,她對史密斯夫人說:“上船吧,我來換你,孩子不能沒有媽媽!”說完這句話,她從容地走向即將沉沒的泰坦尼克號,全世界似乎都在那一剎那靜止了,全場的人寂然無聲,幾秒鐘后,泰坦尼克號沉沒了,1053人喪生,其中就有那位無名女士。
這個故事實在是很感人,人性之美在那生命的謙讓中體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那位無名女士深深地知道她讓出了一個生的希望,她得到的將是死亡的降臨。在那個求生欲望異常強烈的時刻,她卻毅然地讓出了自己的生命,尤其是她最后那句“孩子不能沒有媽媽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,這句話也足以打動千千萬萬個母親的心!
二、事實迭加用據(jù)
所迭加的論據(jù)最好不受時空局限,以增強說服力,迭加時所采用的句式應盡可能整飭,以形成論說的氣勢,用據(jù)后,勿忘對論點的照應。如考場佳作《追夢無悔》就用據(jù)豐富,名人薈萃,縱橫古今,馳騁中外,說理透徹,讀來酣暢淋漓,令人拍案。請欣賞其中精彩片段:
不要安于現(xiàn)在的自我,而要追求心中的夢想。魯迅不安于救治國民的身體疾患,從而鑄就了剛毅偉大的民族魂;袁隆平不安于水稻畝產(chǎn)千斤的“極限”,從而顛覆了世界權(quán)威;“超級女聲”來自平民,卻敢于挑戰(zhàn)衛(wèi)視舞臺,從而在神州大地掀起了“想唱就唱”的狂瀾。
當然,追求也有可能失敗,可是何必斤斤計較于結(jié)果呢?美麗在起點,在終點,更在沿途的風光,更在拼搏中的問心無愧。凡高追求自我,卻最終走向了薩都的草坪,用槍聲宣告了自己生命的結(jié)束;屈原追求愛國,卻最終投身于汩羅,化作楚國的一縷冤魂?v然他們失敗了,可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地,那失敗的悲哀不也是一種美麗嗎?那失敗的追求不也是一種坦蕩嗎?
一位名人曾說:“一個執(zhí)著追求的人,整個世界都為他讓路。”正因如此,愛因斯坦成就了曠世奇跡,哥白尼讓地球為之振蕩。縱使像李白、杜甫這樣一生追求“致君堯舜上,再使風俗淳”的偉業(yè)而終不可得的失敗者,也為我們留下了盛唐詩歌最燦爛、最珍貴的篇章。雖然他們一個抱月而終,一個葦席蒿葬,可畢生的攀登,矢志不渝的追求,還是讓他們彪炳史冊,光耀千秋。
三、句式輔助用據(jù)
1.使用“從……到……”的句式用據(jù)
運用時要注意論據(jù)的先后順序,句式應大致整齊。語言高度集中,概括使用“從……到……”句式,串聯(lián)起來的部分可以是史實、與主題或話題相關(guān)的名言、詩歌,還可以是作品及人生的哲思等……
請體會下面的片段:
倘若成功是遠方的彼岸,誠信就是托載你的船舶;倘若成功是珠峰的峰頂,誠信就是你手中的繩索;倘若成功是巍峨的大廈,誠信就是大廈下的基石。古往今來,無數(shù)名垂青史的成功者,有誰不是以誠信待人,以誠信任物的呢?從漢高祖劉邦“與父老約,法三章耳”,到司馬遷為“李陵事件”的中肯之言;從魏征以誠信直言敢諫,到我們的開國領(lǐng)袖毛澤東……正面的例子實在多得不勝枚舉。事實上,誠信是每個人應有的品德,更是任何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基石。
2.使用“當……時”的句式串據(jù)
運用此句式串據(jù)時,語言除了要具有概括性之外,還應講究些文采,這個句式所連綴起來的內(nèi)容往往是歷史事實的某個有特定意義的瞬間、細節(jié)或情節(jié)。請體會下面的片段:
當臥龍草廬外的劉皇叔在朔風飛雪中久久佇立的時候,當古人在昏暗的燈下奮筆疾書“索物于暗室者,莫良于火,索道于當世者,莫良于誠!钡臅r候,當一箱箱假煙假酒、盜版光盤在熊熊烈火中化為灰燼的時候,我們看到了一個古老卻又鮮活的詞語在歷史的詞典里永生--“誠信”。
四、正反對比用據(jù)
有意識地選用對比論據(jù),既可以暗示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,又能更為有力地佐證論點,何樂而不為呢?同學們要注意根據(jù)論證思路,安排正反例的先后順序,還要通過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的對照,輔之以必要的分析,可使論證雄辯有力。
如考場佳作《為生命的畫板涂色》,作者以“在生命的那一刻,有的人選擇了逃避,有的人選擇了前行”這樣單刀直入的開頭段落確立了論述主旨。然后,就接著寫道:
“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”,桀驁的陶淵明經(jīng)過一番世俗的歷煉,最終……遠離了富貴滿堂,抱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,一襲布衣,飄然而去。
“把吳鉤看了,欄桿拍遍,無人會,登臨意”,命運多舛的辛棄疾盡管報國無門,心痛如絞,但依舊心系故土,誓死抗戰(zhàn),哪怕馬革裹尸,捐軀沙場。
……
李陵投降匈奴,確是形勢所迫,身不由己,但夜幕落下時,他也無時無刻不在遙望關(guān)中明月,淚眼婆娑,企盼重歸故里的那一刻。
蘇武卻選擇了義無反顧的信念,忍受著大漠風雪,苦守著邊關(guān)冷月,過著衣不蔽體、食不果腹的生活,為了那柄漢節(jié),歲歲年年,年年歲歲。
這幾段文字,組織得精到洗煉,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,緊緊地扣住了“逃避”“前行”的論述主旨。
五、巧用修辭論據(jù)
(1)排比
排比是一種在文中有意識地設置三個或三個以上結(jié)構(gòu)相同或相似、內(nèi)容相關(guān)、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,以加強語勢,強調(diào)內(nèi)容,加重感情的修辭方法。一篇議論文里若能安排一兩處排比句,不但會加強語勢,而且會更有力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。請看考場佳作《正視挫折》中的精彩用據(jù)展示:
古往今來,許多名人賢士無不是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(yè)。面對耳聾,貝多芬頑強拼搏,發(fā)出“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”的吶喊,終成一代“樂圣”;面對失敗,愛迪生堅持不懈,發(fā)出“我已找到一千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”的樂觀心聲,終于給世界帶來了光明;面對仕途苦悶,蘇東坡壯心不已,發(fā)出“大江東去,浪淘盡,千古風流人物”的昂揚曲調(diào),在挫折中逐步走向成熟……是挫折,使他們平靜的理想之湖激蕩起壯美的浪花;是挫折,使他們和緩的心靈之曲奏鳴出雄壯的旋律!
(2)比喻
舉一個比喻論證的段落來說明:“你見過高山吧?它是那樣的雄偉、綿延;你還見過大海吧?它是那樣的壯麗無邊!山之高,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;海之闊,是由于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。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,就應該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,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!
比喻論證方法的最大特點,是能借用喻體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,將陌生的事物熟悉化,以達到論點正確的目的,但必須注意喻體和本體之間要有共同點,否則便無法喻證。本段文字用高山、大海(喻體)不棄細石、涓流才能成其雄奇闊大,來比喻博學的人(本體)之所以博學,是因為他“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,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”。如果你也想成為博學之人,也應如此,這樣,本體與喻體之間有了共同點,喻證才能成立。
(3)引用
引用名言來論證,有直接引證和間接引證兩種,或稱明引和暗引。直接引證,就是照錄原文,把原文用引號括起來;間接引證,就是敘述原文的大意,但不加引號,或只引個別重要詞語。不管是明引還是暗引都要忠于原意,不可斷章取義或改換原義。還有一點要注意,進行議論,穿插引用名言名句能為文章添彩,創(chuàng)出新意,但也只能作為一種必要的輔助形式,要把“引”與“證”結(jié)合起來,光“引”不“證”,會使文章成為經(jīng)典言論的堆砌,反而會失去應有的色彩。請看考場佳作《自信人生二百年》中的精彩用據(jù)展示:
自信指相信自己。莎士比亞說過:“對自己都不信,還會信什么真理。”可見自信的重要性。班超的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;李白的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“我輩豈是蓬蒿人”;李大釗的“試看將來的環(huán)球,必是赤旗的世界”;毛澤東的“自信人生二百年,會當擊水三千里”;阿基米德的“給我一個支點,我可以撐起整個地球”無不是自信的有力見證。因此,自信是人的一種十分重要的精神力量。
六、復活史實用據(jù)
這種用據(jù)的方法,適用于長于描寫、長于造境的同學選用,使用時注意把握好度,稍加點染即可,不要喧賓奪主。
請體會考場佳作《誠信--高貴的品格》中的片段:
也許,暮春時節(jié),飛花迷眼,瓦爾登湖邊一襲黑衣的盧梭,在苦思著生之真諦;那握著明燈游在白天街道的,還有希臘智者的身影。但無論是誰,都沒有忘記,構(gòu)筑人生基座的乃是“誠信”二字。
誠信乃人格品位的體現(xiàn)。手握權(quán)杖,貪圖榮譽而盡顯人性之奸詐、多變的,定不是品格高貴之人;“高堂明鏡”中的白發(fā)只應誠實忠信者擁有,捻著胡須,在江邊癡待著的,才可“情如潭水三千丈”;在危欄高樓中,守著心的一方凈土,望穿秋水的,是愛之“誠信”;哪怕各守長江之頭,那快報急書,“白頭搔更短”的,是叮囑的誠信……生,因之成為純潔的載體。誠信的珍貴,幻化為身中血液,流淌在潺潺的河床,浮露高貴的軀干。
最后值得提出的是:要學會恰當巧妙地運用論據(jù),除了應當學習揣摩一些范文、佳作運用論據(jù)的技法外,還應當重視平日的積累,要建立一個材料倉庫,鮮活論據(jù)靠平時閱讀和觀察生活,把一些有用的事例與正確的言論記錄下來,長期堅持,一旦要用,信手拈來,這樣,便能取得成功。
譚琳
[考場議論文寫作論據(jù)運用六法 作文指導]相關(guān)文章:
5.演講稿的寫作指導
6.介紹信寫作指導